主题: 大悟高店乡杨畈村《红土地上的说书人》

  • 作者:叮当
  • 阅读:5546
  • 回复:0
  • 发表于:2017/9/1 9:59:20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大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张友猛先生是高店乡杨畈村张楼人,有着四十多年的说书经验。见到张友猛先生并不容易,几经周折,终于在一鱼塘边的棚子里找到他。古铜色的脸上透露着苍桑和坚毅,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声音高亢哄亮,精气神十足。
说善书是大悟本地人一种通俗的叫法,它还有一个官名叫钢镰大鼓,来源于说书人的道具,半月形的钢镰和一面小巧玲珑的花鼓。钢镰在早期的演唱中,艺人是使用两块犁铧碎片打击伴奏,又叫犁铧(梨花)大鼓,后改进为月牙形的钢镰或铜镰,它声音清脆悦耳,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提炼和升华。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钢镰大鼓剧本有长短之分,短的分书帽和短篇鼓书,它们都是较固定的唱段。中、长篇鼓书有书路子和通用的唱词。唱词主要是对历史朝代变迁的叙述和对各种人物的生动描写。中篇大多为一周左右,而长篇就是十天半月。在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物质和精神俱匮乏的年代,钢镰大鼓承载了劳动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谈到从艺的初衷,老人说除了爱好之外,更多的是生活所迫。为了生存和生活,他们能适应各种艰苦的环境。因此钢镰大鼓艺人走场的方式多种多样的。
因为说善书行头简单,对场地要求也不高,农家堂屋小院、村野稻场、甚至是田间地头,一镰、一鼓、一人、数听众足亦。艺人的报酬也比较随意,升粮碗米、仨瓜俩枣、块儿八角的都行,有时在田间地头,只要给支烟,就能说上一段儿解乏解闷。如果条件不允许,一只筷子一只碗钵,只要能敲出节奏,说书人就能随时随地开场,所以钢镰大鼓靠的是一张嘴,这是说书人的生存之本。因此钢镰大鼓的艺人都能做到张口就来,张嘴就唱。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赶庙会对民间艺人来说是一种比较“高大上”的走场。每年正月初三唱年戏或是三月三庙会,辖区里所有住户都要摊派钱财,请人唱太子戏(河南豫剧,当时楚剧属于官方戏,民间请不起)、唱皮影、说书搭台大操大办。十里八乡的人赶来观看,这在民间是头等大事。这时艺人们有吃有住,还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工资和礼遇,但一年只有一二次。
夏日农闲时的夜晚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在打谷场上或宽敞的农户门前,花鼓一敲,钢镰唰唰一打,先说段莲花落把闹台嘈起来。打闹台要视具体情况,可长可短,见景生情。乡下人早早的吃完晚饭,趿着拖鞋,摇着蒲扇、扛着椅子直奔说书场,跟看电影一样热闹。等到人们围观的差不多时,艺人才开始正儿八经的说书。正式说书前要韵腔,韵腔最能看出艺人的技术水平,用他们的行话来说“中不中(即好不好),头三哼”。正书开始后,要求故事情节越说越紧凑,所以又有一说“先松后紧,越听越有瘾;先紧后松,说到末了纵中也不中”,因此每一场说书总说到关键处就嘎然而止,这胃口掉得听书人寝食难安。人们觉得光听晚上一场不过瘾,开始加彩头,要求加场,一天两开锣甚至是三开锣,彩头也就是一餐饭、两瓶酒或是几包烟或是多加几块钱,意思下就行。艺人也不强求,从艺的初衷也就是糊口,但观众也许才是古今天下各种艺人梦寐以求的追求。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夏天开下午场天气热,一般人们会找树荫、桥洞或河边树荫这些凉快的地方,若大的场子里,几百人鸦雀无声,只有说书人抑扬顿挫、激情飞扬的唱腔,伴着悦耳的钢镰和清脆的鼓点声。听书人也听的忘乎所以、如痴如醉,连爱闹腾的孩子都能坐下来静听,那场面是空前绝后的。说到这里,先生停了下来,他陶醉的笑了,骄傲之情溢于言表,那种“万人空巷”热烈的场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赶酒席和走村串户,也是钢镰大鼓艺人走场的方式。农村中婚姻嫁娶,生子祝寿,都要设宴摆酒,只要打听到谁家有喜事,艺人便前去赶酒席。在主人家门口燃放一挂十八缏儿,再唱些吉利颂扬之词,主人会赏赐一餐酒饭,或给些钱财。如果艺人唱得好,会被主人留下来,为客人助兴演唱,报酬则更为丰厚。走村串户是好听的说法,实际是挨门挨户沿门乞唱,也叫说门书。这种行艺行为,现在还有艺人沿用。先生有些苦涩的笑了笑,他说那是生活所迫,跟要饭的差不多,根本不能体现艺人的尊严。
说到钢镰大鼓所演绎的剧本,主要是历史古典小说。先生说他读的书不多,但这些年从没放弃过阅读。农闲时节,他就在家看古书,如耳熟能详的《三侠五义》、《包公案》、《正德下江南》、《岳飞传》、《水浒传》、《五子反唐传》、《杨家将》、《秦瑛征西》、《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等这些古书他翻来复去看了很多年,真正倒背如流。先生说,除了苦练钢镰和大鼓外,背剧本也是重要基本功。
钢镰大鼓属于语言曲艺类的表演形式,它以鄂东北地区方言声调行腔和说白,因剧本的长短不同,故有“长书三唱七说,短书七唱三白”之说。它的魅力在于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抑扬顿挫的唱腔结合起来引人入胜。大悟境内的唱腔分高腔、平腔、变腔、新腔;而在高店这带,以张友猛先生唱的平腔为主,高亢响亮,刚劲有力,艺人演唱时,有较多的表演动作,比其他唱腔的艺人显得更为生动活泼。先生说,唱腔在演绎过程中是因地制宜的,只要戏路子相同,腔好听、顺口,与鼓镰声协调就好。
2014年10月,首届“湖北大鼓”和“湖北评书”大赛评奖活动,大悟参赛选手张友猛先生经过精心创作表演的钢镰大鼓《科学发展创辉煌》,获得本次比赛的铜奖,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得到湖北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明智的高度赞扬。虽然获奖和申遗成功了,但是在先生的脸上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喜色。
这些年人们物质生活好了,电视、电脑和手机都进入寻家百姓家,人们不愁吃穿,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了,但是再也没有人说善书,听书的人群也越来越少,听众也差不多萎缩到只剩和先生同时代的老人了,钢镰大鼓的传唱不知还能撑几年。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坐下来听书,更别说有人愿意传承,说善书恐怕到这一代人就要彻底捡家伙了。说到这里先生的神情有些黯淡和忧伤。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话别时,我不知怎么安慰这位老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艺术的创新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怎样把二者结合起来找到一个契机的结合点,让这些即将消失的古老文化或技艺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光辉。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来自:大悟美
  

到哪手机都能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